比上大學更重要的事

–第九屆約書亞少年 陳馨–

  我是陳馨,第九屆的約書亞少年。我從國小二年級自學到高三,一共是十二年,現在在臺北大學讀社會工作系。

  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大學第三年了,預備這篇分享時一邊回顧高中的自學生活,在串連這些一路走來的故事時,我看見上帝奇妙的恩典。

高中,繼續自學

  我想從國三決定高中繼續自學開始談起。

  這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為以我的能力,如果要在升學上有好表現,高中回體制會是更好的選擇。但我當時很堅定的選擇繼續自學,因為有三個問題需要先找到答案:「我為什麼要念書?」「我以後要做什麼?」「我為什麼要讀大學?」

  我相信上帝對我有祂的計畫,但那時候的我對未來還很茫然,我知道回到學校可以訓練讀書考試的能力,但如果不知道是為了什麼,我不會有努力的動力。所以我決定高中繼續自學,希望擁有更多空間去嘗試、思考,找到上帝要我走的方向,再決定未來的規劃與升學。

高中自學生活

  我在高中三年沒有與學校合作,學科的部分就是到處借課本,或者去書局、圖書館找參考書,安排學習的教材與進度。高一和高二兩年的學習較著重理解,希望在找到升學動機之前先維持進度,將學習當作吸收知識、有趣的事情,而不是預備考試的壓力。

  除了學科方面,我也把握機會擴張視野和觸角,廣泛閱讀、尋找外面的課程和學習資源。三年的自學生活帶給我很多嘗試新事物的機會,過程有許多突破和成長,也認識了各式各樣的朋友。

壓力與調適

  我很享受高中三年的自學生活,但過程也面對不少的挑戰,尤其看見學校體制裡的朋友,每天努力地念書、考試和補習,我們看待讀書和學習的角度完全不同。

  從高一到高三,升學的競爭壓力越來越接近,時常感覺大家在賽跑,每個人沿著跑道往終點衝刺,我卻往不同的方向跑。我知道論學科能力、升學的條件,我無法跟考試導向的學生相比,也會自我懷疑是否太理想化、不切實際。

  雖然難免感到壓力,但我很清楚自己在堅持什麼,回到當初選擇自學的初衷,我知道我的努力不比別人少,只是學習的模式和目標不一樣。於是我依然照著自己的安排學習,也期待找到上帝對我的計畫,同時練習不被環境影響、不藉由比較證明自己的價值,每當感到無助時回到上帝面前,就能找回踏實的平安。

高三,決定上大學

  在升高三的那年暑假,我參加了一個短宣隊,到中東服事敘利亞的難民,這是我第一次到這麼遠的地方,好像世界的另外一端。

  我們跟著當地的團隊事工、探訪難民的家庭,與他們成為朋友,也認識許多宣教士。看著宣教士們活出的生命,還有分享的故事,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與嚮往的生活這麼靠近。

  我一直知道自己想往助人的方向,而我在這次的短宣真正找到了想往這條路走的答案。我看見服事人不單是憑著熱心和愛心,而是一種使命感,是真實與他們建立關係,一起生活,分享自己所有的,也期盼有一天能將福音帶給他們。關於未來,我可以有很多的選擇,但只有這件事情,是我願意付出時間和心力、用一輩子投入,就算辛苦也是充滿價值的,因為關乎影響一個人的生命

  好像上帝為我指了一個方向,我知道我想要做什麼了,我想和這些宣教士一樣,到世界上缺乏、有需要的地方,與那邊的人們一起生活,用我所能服事他們,可能是偏鄉,也可能是遙遠落後的國家,我不知道上帝接下來會怎麼帶領我,但可以看見祂對我的計劃越來越清楚。

  我也知道自己現在要怎麼做,我要更多被裝備,包括專業的能力,於是在升高三前的暑假,我終於決定要上大學。

找到讀書方法的方法

  上大學的動機和未來方向找到了,接下來還是得面對很現實的問題:「我要怎麼考上大學?」

  評估自己的狀況,過去讀書只著重理解,考試是另一回事,要在短短五個月把高中的學科補強、去考學測很困難,但我還是決定試試看。

  於是我開始預備學測,本來想分享一些我自己讀各科的小訣竅,但畢竟是三年前的事,試著回想時發現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而且讀書的方法其實因人而異,不一定每個人都適用相同的方法。因此我想分享「找到自己讀書方法的方法」,是現在念大學(也要讀書嘛)依然覺得很重要的幾點。

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況:這點自學生特別有優勢,我們從小培養學習的自主性,自然對自己的學習習慣、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等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學習狀況,對於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很大的幫助。

明確的計畫:我很喜歡做計劃,在學科的部分,我會先訂下總目標,再分別安排每月、每周、每天的進度。我自己習慣手繪作息表,盡量寫出詳細的內容,會對每天要做的事比較有概念,但計畫也要保持彈性,依環境變動做調整。

按照自己習慣的步調:自我督促跟負責任很重要,但過於勉強自己就沒辦法將計畫維持的長久,回歸到第一點,在學習時依自己的步調安排時間與分量,包含在該休息的時候休息,才能讓努力發揮最大的果效。

練習考試:我在國中三年都會回學校和同學們一起段考,但高中兩年完全沒有考過試。我發現考試的能力與學科能力是兩回事,自學生比較容易因為不熟悉考試模式吃虧,所以模擬考很重要,包括習慣時間壓力、答題畫卡等等,都可以在考試前練習。

社會工作?公費生?

  我的方向是助人,希望走社會心理領域、未來可以接觸到人群的科系。

  預備學測的五個月,我每天都很認真地念書,常常在圖書館待到晚上關門才回家,支撐我的動力從來不是我的能力條件和對未來的把握,而是單純的信心,還有對上帝應許的期待。

  事實證明,上帝的帶領真的超乎想像。

  在學測前三個月,我的家鄉—馬祖東引的國小老師突然打電話來,提到我符合連江縣社工公費生的資格,建議可以考慮。(社工公費生在我學測那年是第一屆,意思就是簽訂契約,以較低的學測門檻進入與縣政府合作的大學,用公費讀社會工作系,畢業後回鄉服務當四年的社工。)

  不過當時的我不清楚什麼是社工系,也沒有空去弄清楚,覺得這從來沒有在我的選項裡,因此並沒有多想。

第二關,備審與面試

  奇妙的是,越接近考試的日子,我的心裡越平安,在考試的兩天也平平靜靜。

  考完學測後進入第二階的申請,我在這段時間查了許多關於社工系的資料,這個科系以助人為核心,學習的面向很多元,涵蓋各種族群的服務工作,社會學、心理學、人類行為等我很有興趣的相關理論也是社工領域的基本知識,之後回到家鄉服務,對我而言也會是很好的訓練經驗,才發現這彷彿是上帝為我預備的科系。

  於是我以社工公費生做第一志願,開始預備備審資料和面試。

備審資料:自學生有更多機會累積多元的學習經驗,特別與自己的興趣、選擇的科系之間連結,會是很棒的優勢!像是我參與過的志工服務,包括在慕真同工、在教會辦活動、帶小組的經驗,都與社工需要具備的能力有關聯。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自傳中強調自學生的特質、過去自學經驗帶來的意義與影響,這些都是自學生可以把握機會發揮、凸顯個人特色的部分。

面試:我覺得面試有三個重要的重點。首先可以藉由與家人朋友對話練習「流暢表達想法」的能力,能抓住問題重點回答也很重要。「對學校與科系的認識」是面試前該做的功課,有時教授也會問到對於科系相關議題的想法。而面試並沒有正確答案可以參考,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個人的「態度和表現」,應答大方、有禮貌、有自信、真誠等,都可以在觀感的部分加分。最後也可以詢問朋友的經驗,或上網查詢考古題,針對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方向做準備。

我的願望vs.上帝的心意

  其實在考完學測之後,我經過一個低潮期,感覺力氣也差不多耗盡了,也越來越害怕自己上不了大學,好像弄丟了勇敢跟信心,覺得自己迷路了。

  而上帝用一段經文讓我想起自己在做什麼。

「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士師紀2:11-12

  好像被重重敲了一下腦袋,我覺得自己好像以色列人,自學十二年一路經歷上帝,但離放榜的日子越近就越焦慮。我總是覺得:「如果能上大學,這十幾年來的自學就成功了吧!我就可以榮耀神了吧。」但這段經文反映出真實的態度:「不是喔!我其實在逃避,我想榮耀的是我自己。」那一天我看見了未來的樣子,我會像以色列人一樣如願進到迦南,但開始任意而行,離棄上帝,我嚇壞了,因為這不是我想要的。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各書4:14-15

  我深刻體會到在「我的願望」和「上帝的心意」間做選擇有多麼困難,但我知道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沒有上帝。花了很多時間掙扎,我終於可以平靜說出「主若願意」,意思是把所有期待都交給神,這時候我知道自己預備好了,不論結果如何,我只願上帝的旨意成就。

  最後我用公費生的管道,正取上了臺北大學的社工系,也就是我現在的學校。

大學生活

  我抱著很清楚的動機和目標進到大學,也發現這裡真的是上帝量給我的地方,我在喜歡的科系學習,認識不同的朋友,遇到很多新的挑戰和成長,繼續在生活中經歷神。

「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大山小山必在你們面前發聲歌唱,田野的樹木也都拍掌。」以賽亞書55:12

  上大學進入第三年,「大山小山和樹木拍手唱歌」是這學期剛開學時讀到的經文,當時第一個閃過腦海的想法是:「這是我每天去上課的路上看到的畫面啊!」我才發現,現在對上大學的喜歡已經不是一時的新鮮感,而是感恩且踏實的快樂。

  當然,念書還是有一點辛苦,過程的挑戰和挫折也沒有少過,但我的滿足不是出於一切順利,而是因為領受到的異象從高中到現在一直在我心裡,我知道我擁有的都是恩典,努力也都有價值。

站立得穩

  回顧過去自學對我的意義,學到最寶貴的功課,就是在信仰、生命和學習上,練習堅持自己相信的事

  上了大學後,我發現優秀聰明的人真的好多,但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努力的同時感到快樂的人卻很少。深深體會到比起跑得快,能夠「站立得穩」更加不容易,面對多元到眼花撩亂,各式各樣的價值觀,能經得起掙扎和考驗,依然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不受影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也發現,這應該不只是在大學,是我未來要一直一直學習的功課。

用服事的心走未來的路

  每當與朋友分享我的感動,是希望有一天能去到缺乏、有需要的地方服事時,他們都會問我:那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做這件事?看起來還很遙遠,但其實我早就開始了。從國三開始尋求異象時,我就已經把上帝的心意放在第一位,將一路走來的經歷視為裝備的過程,當所走的路、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神,包括現在讀大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也都是一種服事。

  回到高三學測前幾個禮拜,在一次主日敬拜,我注意到坐在我後面的一位老奶奶唱歌。她完全投入敬拜,又唱得好大聲,聽著聽著,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這位老奶奶的敬拜美好到讓我羨慕,那時候的我17歲,想著過了四十年、五十年,等我的頭髮也變白了,在經歷這麼多事之後,是不是依然能開口大聲讚美神?

  高三的我滿腦子都是升學,但在上帝眼中,不論是自學的十二年,預備學測的一年,現在的大學生活,未來回到連江縣服務,或者更久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在上帝對我的計劃裡都只是短短的一個過程。不管在哪個階段,我的目標就是上帝給我的異象,在完成之前,我希望自己都抱著最初的態度與信念,照著上帝為我設計的步調,與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