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在家教育的盲點』一文(下)

  繼續分享這篇文章的下半段之前,先談談我從我們家做在家教育的一些領受。

  我曾經在孩子小學階段的時候,親自教他們學珠算,而且還學了很多年。我覺得學珠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循序漸進,由簡而難,而且長期不間斷地練習,才能通過一級一級的檢定,就像學某項樂器一樣,但比學樂器枯燥多了。那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時間陪孩子練珠算?因為我自己學過,讓我心算的能力深受其惠,在我求學的歷程中,仰賴它得以數學計算快速準確,因此我覺得一定要把好東西傳給我的孩子。可是孩子上大學後有機會我問起孩子們學珠算的事,他們說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珠算,對他們來說好像沒有什麼幫助,我聽起來頗為錯愕、又可笑又沮喪,原來他們自有另一套心算的方法,並不是採用珠算的心算方式。沮喪的是我竟然白花了那麼多功夫,好像沒有在他們身上留下東西,可笑的是他們的數學成績都很不賴,不學珠算也沒差。

  時間的旅程是不可逆的,我無法回到過往再做一次實驗知道如果他們沒有學珠算的話會跟現在有何不同?我相信有一些東西的建立是在無形中,是很難用什麼外在有形的量尺評量,例如,他們是否在學珠算的過程中建立起一些自律、毅力、信心,甚至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連結?我沒有準確的答案。

  在『在家教育的盲點』這篇文章的後半段提到的另外一些盲點,如『過度倚賴權柄和控制』、『過度庇護』,這些是提醒父母『過度』強加於孩子的目標,或者『過度』保護孩子都不恰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為孩子訂定學習與訓練的目標是很正當的事,但不見得成果都可以這麼一帆風順。尤其在信仰方面,作者Reb Bradley牧師相信我們所給的信仰教導必定會使孩子在長大成熟後更能持守信仰,但在過程中我們應該要先得到他們的心,而不要淪於掌控。我的理解是孩子的生命成長都不同,我們應該要看重與孩子維持好的關係,甚於我們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如果關係失去了,我們要再影響孩子就很困難,就算你有再好的東西要給他們,他們也可能不接受。我很慶幸我沒有要孩子一定要把珠算學到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而是見好就收,留下好的關係。

  同樣的,父母還可以為孩子做決定的時候,也不要『過度庇護』。作者說,庇護是教養的重要一環,但如果以此為主要中心,就會失去平衡,孩子長大後會缺乏勝過世界各種試探的能力。我的理解是在減少孩子與不好的事物接觸的同時,也應適度教導這個現實世界可能會遇到的試探與兇惡,如何有智慧地去面對,因為將來所處的環境絕對不是一個無塵室。

  我們家的孩子離家上大學時,我都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這才是信仰真實考驗的開始。因為從此以後大部分的時間父母不在旁邊,孩子的表現與選擇才是真正的成果發表,父母能夠做的就是為他們禱告,把他們交給主。

  如果大家對於這篇文章所提到的內容有興趣的話,非常鼓勵大家去把原文閱讀一次,希望我們早一點發現自己的盲點,讓我們的在家教育可以走得更好,更有把握。

張康維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