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慕真青年面對面–林易澤

–林易澤–

  各位平安!我是約書亞少年第九屆的林易澤。

  我今年⼗八歲,從國⼩三年級⾃學到現在⾼中畢業,剛好滿⼗年結束。⾃學這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習⽅式,塑造了我的價值觀和待⼈處事的⽅式,所以我認為,從⼩培養的學習⽅式是會改變⼀個⼈的。

  很⾼興有這個機會在這裡和⼤家分享,這並不是因為我很厲害、對⾃學很在⾏,或是有什麼過⼈⼀等的技能和成就,我只是想單純把這⼗年經歷的事、遭遇到的困難,與各位分享,就像聊天⼀樣,和你們分享我的故事。

初衷:為什麼⾃學?

  首先,要來介紹⼀下我的家庭背景。

  我是第⼆代基督徒,⽣長在基督教家庭,我有⼀個⼤我兩歲的姊姊,是第七屆約書亞少年,因為她在國⼩時比較不適應學校的學習⽅式,於是媽媽就把她帶回家⾃⼰教,所以我就「順便」也⼀起被帶回來⾃學,剛好兩個⼈⼀起也比較有伴。

  在這⼗年的⾃學過程中,對我來說最關鍵的就是最後的⾼中三年,因為國中⼩時我仍然把學籍掛在學校,也還是會參加⼀些學校的社團和活動,但到了⾼中,我開始把學籍掛在教育局,就真的是只有靠⾃⼰了。沒有了學校的資源,得⾃⼰去安排要做的、要學的,是⼀個挑戰,但也讓我很興奮,好像有⼀個完全空⽩的時間表,讓我⾃⼰去規劃,對我而言這是很吸引⼈的⼀件事,因為我不喜歡什麼事都要等著⼈叫我去做,我喜歡主動出擊、主動去安排,這讓我能夠自己掌控自己學習的每個層面。

挑戰—時間管理

  很多⼈可能會想,明明就是⾃學⽣阿,同儕上的缺乏應該是⼀個問題吧?

  在⾼中三年的⾃學當中,時間管理不外乎是⼀個很⼤的挑戰,我總是會想,如果我無所事事地把今天過完,相對的,比起在校⽣⼀天⾄少上八⼩時的課,那我光今天就落後別⼈很多了。

  雖然我們跟在校生走的是不同的路,也不能完全以這樣的相對時間來彼此衡量,但是這對我而言仍然是⼀個很不錯的提醒,也能成為促使我學習的動力。

挑戰—升學的壓⼒

  很幸運地,我在很早的時候就找到⾃⼰想朝之發展的興趣和⽅向。我現在是往⾳樂發展,主要就是打爵⼠⿎,⽬前與⼀間公司簽約成為旗下的樂⼿,也已經在台灣業界當中與⼀些知名的⾳樂⼈接觸、學習。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聽起來,好像讀⼤學也不是必要的,我在⾼中三年的⾃學當中,也認為我的學習⽅式很像⾝在⼤學,因為⼤學就是⼀個很⾃由的環境,可以⾃⼰做很多選擇,張⽂亮教授在⼀本書裡說到:「在⼤學裡,你有讀書的⾃由,也有不讀書的⾃由;有考試的⾃由,也有不考試的⾃由;有⼀餐吃三碗的⾃由,也有三餐吃⼀碗的⾃由。」雖然與自學相似,但我認為,⼤學也是⼀個可以培養第⼀或第⼆專長的地⽅,同時是讓我在⾃學⼗年後,能夠去接觸⼀個龐⼤的交友⽣態圈的地⽅,總⽽⾔之,就是我決定要去讀⼤學。

  我在去年⼗⽉申請了特殊選才,主修爵⼠⿎,當時對⾃⼰是很有⾃信的,卻在最後以備取落榜告終,這就代表:我就要去考學測。

  我⼀直都不是讀書型的⾃學⽣,除了猜題的邏輯性還不錯,以及對語⾔⼀直很有興趣之外,其他科⽬我真的不太在⾏,可是,也就只能硬著頭⽪去考啦~想當然,最後的成績就只有英⽂還能看。

  我開始想,那我⼤學要讀什麼呢?因為在公司,⾳樂相關的資源已經很充⾜,所以決定不讀⾳樂相關的科系,那除了⾳樂以外,能夠帶給我實質幫助的,好像就是語⾔了,因為語⾔就像是⼀個媒介,不管到哪裡、學什麼,都需要透過語⾔,所以在填志願時,我就通通填了和語⾔相關的科系,結果填了六間,第一階段只過兩間,⾯試之後又都是都備取。那時候我真的是絕望了,眼看已經沒有學校讀,⼼中也產⽣了⼀些⾃我控告,也開始懷疑:「我真的有這麼糟嗎?選擇⾃學又堅持了這麼久,最後還是敵不過體制內的制度嗎?」

  但是感謝上帝,讓我在最後備取上了最⼀間學校,就是淡江⼤學蘭陽校區的英美語⾔⽂化學系,這是⼀個非常適合我的地⽅,不管是學習的⽅式、學校的環境,我都非常喜歡。

  回顧過去,上帝好像也告訴我,我⾃學了這麼久,在體制外⽣活了這麼久,不要讓⾃⼰再被體制內的制度綑綁,甚⾄因此懷疑⾃⼰的決定和價值。感謝上帝在⾃學的過程當中⼀直帶領我,也為我預備了⼀個這麼漂亮的地⽅,讓我有⼀個新的開始。

  ⾃學⼀路走來,如果要⽤簡單的⼀句話總結,你想說什麼?

  我會說:「我們是有責任的。」為什麼呢?儘管現在⾃學⽣越來越多了,但對⼤部分的⼈來說,⾃學⽣仍然是⼀個很陌⽣的存在,那我們⾝為⾃學⽣,就像是⾝為基督徒⼀樣,我們有責任要⽤我們的⽣活,讓⼈看到⾃學是⼀個這麼特別、這麼棒的學習⽅式,⽤我們的⽣命,來為⾃學做⾒證,更是為上帝做⾒證。

  願我們每個⾃學⽣,都成為上帝所重⽤的精兵,謝謝⼤家。


影音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