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聯合營 少年心得分享

  這次我收穫最多的,是第二天早上聽學長的分享與故事。我在他的分享當中思考了很多,包括在自學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些缺點,以及從過來人的角度給予我們建議及想法,包括現在可以培養的一些能力,甚至從小地方看未來的一些趨勢。雖然前方的道路看似迷茫,現在的自己也會很擔心、害怕,不知道未來會如何走,但從他的故事來看,只要在現在盡好自己的本份,並勇於接受嘗試,其他的就都交給神,別擔心太多。

第十屆 何懿哲


  下午的課程裡,李祺傳道教導我們傳福音,這是我很需要學習的,因為我原來是一個膽怯的人,不知道要怎麼傳福音比較好,尤其要突破心防陌生人講話,真的不容易。所以出發時我很緊張,邊走邊和神禱告,希望祂賜給我勇氣。

  到公園時,我們一直在旁邊默默觀察,尋找傳福音的對象。掙扎了半天,最後看到一對正在拍照的情侶,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去訪問他們。先問問他們對手環上四個圖案的感受後,就開始講解給他們聽,但是當他們聽到「人都有罪」的時候,就沒辦法接受了。當時我覺得相當可惜,但後來李祺傳道告訴我們,至少他們已經聽到了基督這個信仰,神會有預備。

第十屆 石悅安


  當初階少年在獻詩的時候,我突然領悟到「我們要去傳給人」。腦中又冒出了在街上傳福音的畫面。放眼望去,是一群愛主的精兵…在傳給人福音,也看到好多人被拒絕,多少都有挫折、委屈,但是不氣餒,再次微笑上路。

  我相信「傳給人」激勵所有少年的信心,期待所有約書亞少年都成為美好的見證,告訴世人「救主的愛已臨到我」。

  我們要去傳給人。

第十二屆 陳文祈


  讀書心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題「如果我像豪威爾一樣一生忠心做神的僕人,卻因病痛而痛苦逝去,我會不會埋怨神?我要怎麼為自己預備迎接這樣的死亡?」。這讓我想到一個人—西門彼得,在耶穌被賣的那一夜,他在我們的眼中是做不到的那一個,但在後來的記載中他為了神被倒釘十字架,成了做到的那一個。我好奇彼得的轉變,怎麼從一個膽小的人變成不畏懼死亡的人?

  最後一天「人海漁夫」中,我們有各種的害怕擔心,或是因為被拒絕而灰心,以至於不願意上前傳福音,但李祺傳道卻一直鼓勵我們。我從李祺傳道身上看見很好的榜樣,他相信以後要看見的成就,不是專注在現在的失敗上,如同詩篇126篇:「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是要專注在痛苦的撒種上,還是看到以後收割時的欣喜呢?豪威爾是不是也看見了痛苦之後的應許?

  雖然只是一個題目和一本書,但收穫受用一生。我也要練習看見神的應許,而不是專注在現在看來很痛苦的事上。也許未來,我也能這樣去祝福人,甚至接受死亡的考驗。

第十二屆 張錫安


  整天下來讓我最感動、流淚最多次的,是為愛守約的儀式。聽到父母為自己孩子的禱告,將自己的孩子完全交託給神,除了被他們禱告的內容感動,更被父母們甘心獻上的心所感動,覺得神讓我們擁有這麼棒的父母,能在敬虔的家庭中長大,真的是祂極大的恩典。在父母的禱告中,可以看見神正在我們身上動工,可以看見屬神世代的傳承,這真的是個很珍貴且很重要的禮物。

第十三屆 蕭潔心


  這次的聯合營給我新的體驗,我學習如何服務他人和主動幫忙,我也對書籍討論課程有了新的看法,不再像以前一樣害怕,當服務生時我也體會到主動幫忙服務他人的喜悅,每次參加少年營都讓我一次次的成長,我越來越有自信和勇氣,也更能與學弟妹們交流,交友圈也不再只有局限在同屆的少年,我非常感謝約書亞少年營帶給我的成長,希望我能在主的帶領中繼續成長。

第十四屆 黃愛真


  晚上馬卓群老師和我們講「服事的態度」,我記得我之前有上過這堂課,不過我這次還是得到了許多感觸與啟發、更深刻的明白我們服事時該有的態度:在服事時充滿喜樂、仔細聆聽他人的需要、常說造就、安慰、勸勉人的話,甘心樂意的順服、服事神。

第十四屆 鐘美心


  在社區服務方面,我們學習清潔會的窗戶,這讓我們有機會回報教會出借場地。過程中,每個人的工作項目不盡相同,內容也不一定有趣,但是卻可看到每個人都願意順服遵從老師,盡力完成被分配到的工作。

第十五屆 楊竣晴


  第一天的上午,我們小組一起討論《沒有時間怨恨》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是:透過每個人的分享及心得,更認識這本書的時代背景,以及布克爾·華盛頓的心路歷程,他在逆境中突破自我,並幫助黑人自尊自立,最後還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說家,讓我學到做任何事都不要放棄,要堅持到底。

第十五屆 王詠鋐


  最後一天的服事,我被分配安排照顧幼兒,我很喜歡學齡前的小孩,因為他們都很天真、很可愛,但這次我發現照顧小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要先去了解他們,知道他們喜歡做什麼。

  講故事給時,要講得有趣一點,不只是念內容而已,要額外加一點東西進去。我們這次和他們玩了幾個遊戲,其中一個遊戲是一二三木頭人,當我不是鬼的時候,我得假裝跑很慢被他抓到,但是當鬼時,也要一樣跑很慢假裝抓不到。

  帶小孩讓我學到耐心和變通能力。

第十五屆 陳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