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慕真家長:
New Yorker雜誌曾專訪美國的Patrick Henry College,這所成立剛滿七年的大學目前一共還只有六棟校舍(其中五棟是宿舍),全校也還只有三五百人,方圓幾英哩內是一片人跡罕至的田野,彷彿與世隔絕,然而校園內的景象卻讓我們振奮不已—
這所基督教大學是由美國在家教育法律辯護協會(HSLDA)所創辦的,其中學生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接受過在家教育,有許多在此之前甚至不曾上過一所真正的學校。
這所大學的雄心壯志是要將最敬虔、最優秀的學生(特別是在家教育學生)送進白宮、參眾議院及各級政府機關,在數十年內循完全合法的政治、法律途徑扭轉美國沉淪的政壇,回歸到當初開國元老秉持的聖經根基。
各最高學府中敬虔專業的基督徒教授,開始陸陸續續轉到這所大學(包括我們所熟悉的Dr. Steven Hake王海文教授),在這些老師的潛心教導下,他們的辯論校隊已經打敗英國牛津大學數次,也在歷年白宮實習生名額中占了令人驚訝的比例,讓美國政府官員跌破眼鏡,不得不正視這股未來的政治清流,幾乎每個月,也都有高級官員來與這些學生舉行座談…
這所學校用嚴得不能再嚴的校規,來要求學生—認為男女交往應以進入婚姻為目標,只能在雙方父母的祝福之下進行;以最高的品格標準要求學生,所以監控學生上網記錄,讓他們不可能沈迷在色情網站中…
這所學校也用嚴得不能再嚴的校規,來要求自己—絕對不負債,雖然已經有一大片校地,也有設計好的藍圖,但不向銀行借錢,只靠微薄的學費收入及奉獻支撐,並且一定等到錢到手中了,才進行下一步的建築計劃;雖然得到政壇一致的好評,但除了合法的減稅項目外,絕對不向政府申請任何經費補助,免得被政府控制,必須「事奉兩個主」…
但這並不是一所軍事管理、徒具儀文的學校。那裡的學生相親相愛,每天清晨自動自發地一起晨跑運動,每天晚上圍坐在餐廳裡一起讀書討論,不但彼此沒有競爭,還像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雖然我們還沒有能力辦一所在家教育學生可去的大學,但Patrick Henry College成功的策略,對我們來說是極大的鼓勵。他們以實例證明了一名敬虔的學生可以同時是優秀的;也證明了在這個世代中,我們仍然可能用神的最高標準去培養下一代。
而這看似艱鉅的任務其實並不難辦到,那就是要有一個崇高的異象,把肯委身的在家教育家庭、敬虔的基督徒學者及有遠見、肯為此奉獻的基督徒聯結起來。
慕真現在常彼此聯絡的有數十個會員家庭,相信不乏專心跟隨主的,一些在各自專業領域裡已臻成熟的基督徒學者,也開始陸續加入我們的教師陣容,慕真家庭又一向在奉獻上慷慨無私,照說這幾個因素都已經到齊,應該正是我們大大興旺成長的時候,為什麼我們沒有見到一批在家教育的國中生興起,反而是看到這些家庭在孩子升上國中後一個個打退堂鼓,又不得不把他們送回學校去呢?
有沒有可能這些家庭也不知不覺忽略了以下這些當年我們曾忽略過的事呢?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接受自己的呼召
我們的孩子雖然從小就在教會中長大,也多半受過最嚴謹的聖經教導,但是我們的異象,不會因此就自然變成他們的異象。他們需要有時間及空間,來自行審思這個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建立與同儕的關係
我們的老大和老二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是那麼地孤單,家附近不是沒有年齡相近的親友,但是和他們彼此之間背景及話題都相去甚遠,以至於沒有人可談心。雖然他們還有彼此,也還有父母及小弟弟們,但仍然渴望能有同伴可以一起打球、一起露營或逛街,甚至偶而聽聽他們對父母的抱怨。即使現在他們都已經上了大學,還不時在言談中流露出許多的遺憾。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在課業成績上不慚愧
我們因為不懂得訂全盤的計劃,使得教學十分不平衡 (換言之,就是只留意教「自
己會的」、「自己喜歡的」和「自己覺得重要的」),而造成了孩子在某些方面大大的不足,讓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自卑(而極大的自卑往往以驕傲的外貌呈現)。我們身為父母的也許已經十分達觀,知道不要過度看重課業成績,也知道有一日神必要因我們的心志而祝福我們,但對一個青少年來說,即使父母不拿他來比較,只要他自己心中知道課業明顯不如人,就會陷入沮喪與憤怒中,久而久之甚至完全退縮,離開人群。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過有嚴謹紀律的生活
在家教育的家庭有一個傾向,就是強調要讓孩子免於過度的壓力(畢竟這不是我們帶他們離開學校的一個重要原因嗎?),然而幾年在家下來,功課進度鬆散,三天讀書、兩天遊玩,加上沒有同儕可作對比,我們的孩子往往變得十分懶散,甚至會養成一種一遇壓力,就抱怨抵制或逃避的態度。
慕真的十年智育計劃中,建議我們的孩子要逐年加長能坐在書桌前的時數,直至到國三時要每天至少能坐在書桌前12小時;不曉得讀到那幾句話時,有沒有其他家長跟我們一樣,覺得簡直是天方夜譚,絕無可能? 然而,當我們仔細檢討自己孩子在課業上所出的狀況時,發現「不能持守」正是我們所犯的一個重大缺失。
其實我們放眼望去,四週那些有成就的,哪個不是靠著紀律(而不是聰明)獲致成功的呢? 看到王財貴教授讀經協會中那些需要去上學的孩子尚且可以在讀背經典上下那麼大的工夫,我們真應該汗顏、急起直追,否則十年之後華人社會的菁英都會是這些熟背佛經的外邦人!
Michael Farris博士是十個在家教育孩子的父親、又是律師、Patrick Henry College創校校長,及美國在家教育法律辯護協會會長,但他每天除聖經外,還花平均近兩小時的時間博覽群籍。雷克喬納牧師在《使徒職份》一書中說(p.9):「…最令我感到有趣的是,曾經有人要求我為他們按手,把我的寫作恩賜分給他們。我四十年來自我克制,當其他人出去遊玩時,我留在家裡用功,努力工作,而這些人竟要求我一揮手,就把這一份傳給他!…」這樣看來,不單是在家教育的學生需要有紀律,就是我們這些家長也要先有榜樣才行!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參加考試
在家教育家庭另外一個躲避壓力的方法,就是選擇不參加考試。這在小學階段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當我們發現許多家長現在已經開始在考慮「將來是否要讓孩子參加國中會考?」,就讓我們有些憂慮了!
卓群一直都在新竹市擔任在家教育審議委員,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這些年來台灣的在家教育運動。新竹市的審議委員會向來都對在家教育持樂觀其成的態度,然而從半年前的會議開始,我們可以感受到氣氛在改變,原因是委員們開始在意在家教育的國中生,是否能順利銜接上高中,他們怕家長不讓孩子去參加基本學力測驗,剝奪了孩子的受教權。若是連新竹市這個一向對在家教育家庭最友好的委員會,尚且醞釀著要收緊政策,其他縣市的趨勢可想而知。
美國的在家教育運動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了,然而每當報上刊登出來受虐兒的消息時,在家教育的議題免不了又會被拿出來再炒一次,這種現象在台灣應該也不會例外。換言之,最容易挑戰在家教育合法性的,不會是與教育直接有關的因素,而會是與兒童保護法、兵役法等有關的因素。說得更清楚一點,只要在家教育的家庭,大多選擇不送孩子去參加基測,或這些孩子的基測成績,較之全國平均差太多,教育當局遲早會開始干涉,甚至禁止國中學生在家受教。
所以,除非一個在家教育家庭已經確定:孩子將來不會上台灣的高中,否則請大家千萬不要輕言不考基測,免得斷了其他在家教育家庭將來的路。事實上,若是我們聯合全體在家教育的國中生,一起嚴格地遵照規劃好的進度來準備基測或學測時,不但不用害怕,還可能收到很好的讀書效果呢!
即便一個家庭已經決定要讓孩子出國深造,那預備考試的工夫仍然是不可少的。如果我們的孩子不能過一種嚴謹有紀律的生活,又有純熟的應試技巧,那麼即使能僥倖申請到哈佛,也只不過是一連串夢魘的開始而已!
結語
以上所列的,都是我們自己家中曾有的盲點,或是曾遇到的困難。撒但最常用詭計來欺騙我們,將我們各個擊破,所以我們對付牠的最好辦法,也就是團結起來,一同在真道上持守。因此,我們要在這裡竭誠邀請在家教育的國中生,來參加慕真即將舉辦的《約書亞少年營》,只要有八個孩子我們就願意開辦。
為什麼取名作「約書亞」呢? 在剛開始籌劃這個營會時,是因為出自Dr. Farris 針對Patrick Henry College 異象所寫的一本書《約書亞世代–重建以基督信仰來領導的傳統》(見附件3),但後來當我們在提筆寫這封信時,又不期然讀到雷克喬納牧師所寫的《使徒職份》,見到兩者都提到「約書亞」,也都與在家教育家庭所懷的異象有些相合,因此就如此定下來了!
各位國中生的家長,請你把這封信拿給孩子看,我們也很樂意個別打電話邀請你的孩子,但無論如何,請排除萬難加入《約書亞少年營》,也請你主動邀約所有你知道的慕真國中生一起來。
壽康、卓群敬上
200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