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知識

— 東引禮拜堂傳道 陳耿信 —

  身處東引外島,搭船附送暈船是常有的事,在此送給大家一則流言追追追,船搭習慣了就不會暈船嗎?那可不!答案是:會暈的就是會暈,不暈的就是暈不了。暈船習慣了,自成專家;再送一則流言追追追,上船前不要吃任何食物,免得吐的一塌糊塗是不?錯!答案是:多少要吃一點固態食物,當然自有妙用,就是以備暈船時,肚子裡有東西可吐,免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吃一點食物才有東西可吐,在暈船時,食物不是為了營養,而是為了吐掉!曾幾何時,我們的制式教育,塞給孩子們的知識,也有了異曲同工之妙的諷刺啊!

  捧讀一月份的宇宙光雜誌,一篇關於教育的文章中,有位台中女中畢業的政大高材生,說了一席話:我帶許多的知識進入大學,卻於一年後統統忘記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學那麼多知識,是讓我用來忘記的!另一位社會系的同學說:一直以來自己的興趣就是考試,像煮盛宴般,可以得到掌聲,好有成就感,但當失去考試的引誘或逼迫後,閱讀自然就失去了必要。原來,填鴨式的教育,換湯不換藥的科舉(考試)制度,家長和孩子不自覺的落入追求分數、成績、名次的黑洞中,不能自拔。知識,不再是一個人的價值與內涵,而被降格成為考試的用途,哪一天不考試了,知識就被吐掉了。難怪,畢業成了學子們讀書的墳墓。

  身處在家教育現場,我與我的孩子常望著課本,若有所思的互問:學這個幹啥?我不是沒事找碴,我很想讓我的孩子知道明瞭:要找到讀這些知識的理由,才會產生正確的學習動機,進一步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最終產生所謂的終身學習。我常與孩子們分享,爸爸這輩子最肯讀、主動讀、拼命讀、多多讀的時期,不是在國小國中,而是在神學院求學時。不用老師盯,也不需考試逼,我就是每天埋首於各項科目當中,乃自於畢業十餘年了,讀書求上進也尚未停止過,原因何在?因我清楚讀這些知識的理由,我有動機就有動力,終身學習是必然的結果。我盼望我的孩子了解,這道理何等重要。

  「這個不會考,不要讀也不用背」;這是我求學時常聽見的台詞,言下之意,會考的才讀,不會考的就丟掉。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腦中累積了一卡車準備忘掉的知識,但是受用一生的知識卻乏善可陳。難怪有朋友開玩笑的說:學校教的百分之八十用不到,剩下的百分之二十長大後自然就會了。我不覺得學校教的知識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沒有給孩子正確學習的理由,以至於孩子動機錯誤,動力不足,最終以拋開書本為樂。書本和知識是無辜的,主因在於考試與名次,動機差了,把好好的知識給糟塌了。

  孩子,你每天辛苦讀書所謂何來?你學三角函數做什麼?你學熱力學有何目的?清朝有幾位皇帝,誰先誰後,與你何關?中國大陸有幾個省,人口多少,那又不是你的家鄉,有啥好背的……?我的意思不是要鼓勵孩子不讀書,而是鼓勵他們思考再思考,然後做出有意義的學習動作,不是隨波逐流,僵化如機器人般的學習。一樣的知識,別人學的,是準備考試完就忘掉的。我們學了,是要成為自身的價值與力量。孩子,加油,不要走爸爸的老路,埋頭苦學,卻不知所謂何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