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是完人教育

— 廖年明 —

  記得以前唸書,曾唸過一句話:「養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那時也不求甚解,直到年紀稍長,方才體悟「完人」意味者一個完整的人。

  目前許多學校都極重視品格教育,然而卻不知現行品格教育的主流乃制約論的運用,不論我們教的是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還是誠實、毅力、勤勞,其實用的都是同一個方法,就是說明品格,示範品格,獎勵品格,輔導品格。說明品格就是說明品格的意義及重要行為指標;示範品格則由父母、師長表作示範;獎勵品格則是孩子出現品格的期待行為,則應予立即獎勵;輔導品格則是孩子出現負面品格行為應立即回應並懇談;這種作法是一種拿胡蘿蔔與鞭子的做法,固然有速效,但是卻違反了生命的法則,因為品格源自於完整的生命土壤,而不是插秧的方式,試想把秧苗插在乾涸的沙土上,秧苗能活嗎?那麼完整的生命土壤是什麼!完整的生命土壤就是快樂與愛。

  一個人如果不快樂,他會製造出更多不快樂的人,所以他是自私的、粗暴的、自閉的,他若不是攻擊別人,就是選擇攻擊自己,否則這個世代為什麼燒碳自殺、憂鬱症層出不窮,一個人如果不喜歡自己,他豈會去在意社會的價值期待,就是我們苦心積慮要他養成的好品格,也無怪乎我們覺得下一代是失落的一代,充滿叛逆的一代,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們不快樂,他們選擇用自己的方法找快樂,在他們的眼中,大人只在乎高尚的品格,卻無視於現在他們快不快樂,人其實本來就有快樂的能力,小嬰孩不用教就會笑,我們不需千方百計逗他笑,只要不去斲傷孩子的快樂就行了, 不去斲傷孩子的快樂,並不是怠忽管教,適度的管教是必須的,我們只要減少不必要的說教、干預、操控、指控、就是最好的教養。

  這時代的父母,給了孩子很多物質,卻少了愛,所謂的愛是尊重、接納、關懷,而不是出錢讓他補習,希望他出人頭地,所謂的尊重是傾聽他,讓他對自己的現在與未來有更多的決定權,所謂的接納是無條件接受他整個人,欣賞他整個人,而不是只欣賞他好的一面,所謂的關懷乃在於關心他的情緒與需要,而不是問他段考考幾分,愛可以使一個人自我價值完整,一個人如果有了自我完整價值,就有了生命力,有了生命力,各樣的好品格油然而生,滋長的豐豐富富。

  所以我一直認為品格教育是完人教育,我也期待 神開啟我的眼目給我夠用的智慧,讓完人從我身上開始,我相信工廠對了,孩子就對了